目前,非电离辐射杀菌的原理是什么的话题当下热度很高,同样对于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什么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今天,不妨同康晓百科聊一聊这个有关话题。
导读目录:
- 紫光灯原理?
- 紫外线诱变原理是什么?
- 紫光灯原理,及作用?
- 负离子与臭氧谁杀菌好?
- 电磁辐射和电场辐射有什么不同?
- 辐射和非辐射的区别?
- 入射辐射定义?
- 量子力学中正电子和负电子有什么区别?还有就是,射线的电离作用有什么用?
紫光灯原理?
DNA分子上的碱基对强烈吸收紫外线,而且嘧啶比嘌呤敏感100倍。
紫光灯原理,及作用?
原理:紫光灯发出的光线会引起病菌某些蛋白质结构改变而失效,导致病菌进入不正常状态。
作用:医院用于消毒的。紫光灯可放射出紫外线,长时间的照射可对人的眼睛、皮肤造成严重伤害。紫光灯管照射约5分钟即对眼睛有损伤。
装有用于消毒的紫光灯,使用时一定要多加留意,以免造成伤害。
紫外外线按波长通常分为长、中、短波三种:
波长为380~320nm的长波紫外线简称UVA,
波长为320~280nm的中波紫外线简称UVB,
波长短于280nm的短波紫外线简称UVC。
市场上销售的紫外线消毒灯,大多数是利用汞灯发出的254nm的短波紫外线(UVC)来实现消毒的。这种UVC紫外线波长较短,携带的能量较大。
但也正因为如此,这种短波紫外线灯,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
人的眼睛与皮肤若暴露在紫外线灯光线下3分钟以上,就有可能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委员会所制订的人体安全界限;
如果直接照射15分钟后,就会使眼角膜损伤导致电光性眼炎,双眼突然剧烈疼痛,有异物感,畏光、流泪或眼睑痉挛等;
长期照射会损害眼睛及皮肤,导致眼部创伤及皮肤严重灼伤,并可能导致皮肤癌。
负离子与臭氧谁杀菌好?
1.各有优缺点,如果有一种好,其他的都不好,那么其他的方法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2.臭氧杀菌效果好,气体可以渗透到角落缝隙,几乎无死角。
3.紫外线安全,完成消毒后,关掉紫外线源,就可以进行房间,不必担心有遗留的臭氧。
4.负离子效果稍差,但更环保,更安全。
5.臭氧(O?),是氧气(O?)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面20~35公里的同温层下部的臭氧层中。在常温常压下,稳定性较差,可自行分解为氧气。臭氧具有青草的味道,吸入少量对人体有益,吸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不可燃,纯净物)氧气通过电击可变为臭氧。
6.紫外线(Ultraviolet)是波长比可见光短,但比X射线长的电磁辐射,波长范围在10纳米至400纳米,能量从3电子伏特至124电子伏特之间。它的名称是因为在光谱中电磁波频率比肉眼可见的紫色还要高而得名,又俗称紫外光。紫外线可以用来灭菌,过多的紫外线进入人体会造成皮肤癌。紫外线是在阳光中发现的,并且在电弧和专门的灯,像是黑光灯,也会并发出紫外线。它可以造成化学反应,并导致许多物质发光或产生萤光。大多数紫外光被归类为非电离辐射。能量较高的紫外线光谱,大约在150纳米(真空紫外线)是电离的,但这种类型的紫外线不具穿透力,会被空气阻挡住。
7.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 电子后所形成的带电粒子叫 离子,负离子是指带一个或多个 负电荷的离子,亦称“阴离子”。某些分子在特殊情况下,亦可形成离子,如氧的离子状态一般就为阴离子,也叫 负氧离子。空气中的正负离子按照迁移率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离子。小粒径的负离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 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效应。
电磁辐射和电场辐射有什么不同?
平常所说的辐射其余主要是包括:工频电磁场、射频电磁场和电离辐射这三大概念,其中工频电磁场和射频电磁场属于非电离辐射范畴,这两种辐就是平常所说的电磁辐射。中国电力工业(包括民用和工业用电)的标准频率定为50赫兹,故50赫兹又被称为工频。在我们的生活中,工频电磁场存在于家附近的变电站、高压电线,家里的电吹风、电视机、电脑、电冰箱等电器周围。
当有电流通过电线或电器时,就会有感生磁场产生,其强度会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工频电磁场是一种感生磁场,单位一般以特斯拉(T)计,按照国家标准,100微特(μT)以下,即为相对安全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工频的频率很低,不足产生对外传播的电磁波,因此,工频电磁场不应该被称为工频电磁辐射,准确的名称应该是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场强度。
在物理学上,电磁辐射是一种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因而我们平时常说的非电离辐射,一般就是指射频辐射。射频电磁场是指工作频率在100kHz~300GHz的高频、起高频、微波等电磁场。
普通生活环境中的射频场主要由手机、基站、路由器、广播电视发射塔、微波炉、电磁炉和雷达等产生。
这种电磁场的产生是由电器主动向外侧空间发射电磁波而形成的,故这种电磁场又叫电磁辐射,其计量单位为微瓦每平方厘米(μW/cm2)。
目前,我国制定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规定的标准比一些发达国家更严格,美国和日本的标准是功率密度3000微瓦每平方厘米,欧盟的标准是450微瓦每平方厘米,而我国的标准是40微瓦每平方厘米。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以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而传递能量。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电磁辐射可以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但是相比起来,电离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和损害就要大得多。电离辐射又叫核辐射,是指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其种类很多,包括高速带电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质子)和不带电粒子(如: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电这些射线在照射人体后,会破坏人体的细胞的分子键,造成断裂,会有致癌的可能,因此,让人们谈之色变。
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
判断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的程度,主要是看辐射的剂量(其国际单位是:Sv)和剂量率强度(其国际单位是:Sv/h)。最常见的电离辐射要数去医院拍摄X光片、核电站以及各种建材的辐射(比如天然花岗岩的辐射等)。我们国家在电辐射辐射方面有比较严格的限制标准,对于个人辐射安全标准主要有如下两方面: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得超过下列限值:
1.由监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
2.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 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 mSv;
3.四肢(手与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 mSv。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受到的平均剂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
1.年有效剂量,1 mSv;
2.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 mSv/a,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 mSv;
3.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 mSv;
4.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 mSv。
由此可见,衡量工频电磁场、射频电磁场和电离辐射这三者的单位首先就不相同。即便由此推算,也能发现这三者的能量产生形式本质上就不同。因此,虽然在平时都以笼统的“辐射”二字描述这三种“辐射”,但应当明白这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不能一概论之,也应该明白对于这三种本质上不同的“辐射”是不能比较大小的。
辐射和非辐射的区别?
所有能量都有辐射,分为电离和非电离两种类型,并且在地球上无所不在。了解电离和非电离辐射之间的特性差异对理解它们对人体的危害和用处很重要。
电离辐射比非电离辐射更危险,虽然都有潜在危害,但电离辐射也有一些医疗用途
入射辐射定义?
入射辐射的定义是以电磁波形式发射或传输到物体或系统上的能量。
辐射指的是能量以波或是次原子粒子移动的型态传送。辐射之能量从辐射源向外所有方向直线放射。一般可依其能量的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分类为电离辐射或非电离辐射。一般普遍将这个名词用在电离辐射。
量子力学中正电子和负电子有什么区别?还有就是,射线的电离作用有什么用?
正电子(Positron,e+),又称阳电子
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除带正电荷外,其它性质与电子相同。正电子是不稳定粒子,遇到电子会与之发生湮灭(Annihilation),放出两个伽玛光子(gamma ray photon),每个能量为0.511*10^6 eV 。当正电子与原子核接触时,就会与核外电子发生湮灭,这就是阳电子炮的原理正电子不是地球上物质的基本成分.正电子虽然比较稳定,但一碰到电子就会很快湮灭而转变为光子,所以不容易观测到.
负电子就是普通电子~~
电离作用,即物质中原子被电离,在粒子通过路径上形成许多离子对.通常认为,频率极高的X射线或γ射线会产生极大的能量,使人体生物组织中的分子与原子变成离子,称为电离辐射.而电磁波产生的非电离辐射,不会像X射线或γ射线那样导致对人体的不可逆损伤
以上,就是非电离辐射杀菌的原理是什么,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康晓百科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