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古代老百姓靠什么挣钱的话题受人关注,并且与之相关的古代老百姓靠什么挣钱的同样热度很高。今天,康晓百科便跟大家说一说这方面的相关话题。

古代老百姓靠什么挣钱(古代老百姓靠什么挣钱的)

导读目录:

古代诗人靠什么吃饭?如何获得收入?

有很多人比如李白、王维、柳宗元都是当官的,写诗只是业余爱好;

早期而言,诗人最开始是读书人,读书人在读书之余是从事生产(如种地)的,但到了明清时期,正经的读书人越来越不屑劳动,因此“不事生产”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很多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是难以指望他们像普通农夫一样稼穑劳作,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书生别有谋生法门。

首先是在乡村作塾师。塾师的工作很简单,也很稳定,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可以一教就是七八、十来年。在教书的过程中,书生本人还可以继续自己的学业,不必像从事其它活动一样忙得无暇读书。村塾的缺点是生活比较单调,像童谣里说的:

“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

其次是塾师这个职业工资不高,以晚清为例,每个学生一年不过小制钱五百文,十个学生才五吊——基本上一吊钱换不到一两银子,而按《红楼梦》的说法,庄户人家一年也差不多要二十两银子。像蒲松龄那样作塾师每年收入二十两的,大约也属于塾师中的中高收入。

因此,从塾师这个工作会派生出来的一系列的副业:比如婚丧司仪,比如参与诉讼,比如劝解纠纷,比如替人写信记账等。副业也可有一定的收入。

塾师是比较正统的职业,也很体面。除此以外,还有比较不体面的,比如去给人当幕僚,或是去大户人家当食客——比如《红楼梦》里那些陪着公子哥儿吟诗作对,起哄唱颂的清客们,虽然主人一高兴,或许打赏丰厚,但在社会上是比较不受人待见的。曹雪芹本人就似乎作过食客,朋友劝他说:“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至于考上之后 *** 会不会安排工作,这取决于朝代和考上的级别。如果考中了状元榜眼探花,那大约是仕途光明。如果是像洪秀全般连举人也考不上,基本上就是登庸无望了。一般来说,明清封建社会的授官对象以进士为主,也即是说,至少要在会试中扬名过关。

也有的书写字画,卖扇面画,有名望的诗人一字千金。

诗人们除了做官拿工钱以外,还有一个收入来源,即帮人写一些墓志或者寿序之类的文章并收取报酬,这种报酬叫做“润笔”。

“润笔”一词出自隋代。当时开国功臣郑译因为贪污受贿被贬官,但没过多久隋文帝就甚是想念,让人起草诏书把他叫回来。丞相高颎朝郑译开玩笑说∶“笔干了。”(就是让郑译意思意思)郑译回答:“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不但表示自己没钱还顺便朝皇帝发牢骚,把隋文帝逗得哈哈大笑。从此付给别人写文章的酬劳就被称为润笔。

有的文人只是把润笔当成是外快,但是有的则不然。韩愈给人写碑文的收入是“三十余年,声名塞天。公鼎侯牌,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差不多。韩愈一篇“平淮西碑”收入500匹绢,一匹绢价格大约是200文钱。500匹绢就是100000文钱。盛唐时“斗米八钱”,也就是12500斗米。一斗约是13斤。换成现在,按2.5元一斤大米算,一斗就是32.5元,那12500斗就是406250元。韩愈这篇碑文收入足有四十万!

到了宋代,宋太宗还专门拨了一笔钱给宫廷文人们润笔,几乎可以算作奖金了。

当然,有些心高气傲的文人也看不起润笔钱,甚至还会讥刺那些拿润笔钱的人。唐朝有位叫刘叉的诗人,任侠重义,饮酒杀人。本来是韩愈的宾客,但是跟韩愈吵翻了,气哼哼的扭头就走,临走还拿了韩愈不少钱,并理直气壮地说:“通过谄媚死人赚来的钱,还不如拿来给老子祝寿。

以上,就是古代老百姓靠什么挣钱古代老百姓靠什么挣钱的的全部内容了,发布软文到百度推广,建站仿站、前端二次开发、网站SEO及代发文章等业务,认准康晓百科。咨询Q Q:251268676